校以育人为本 · 师以奉献为乐 · 生以成才为志
附件下载:
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榕教科规〔2015〕1号
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组织申报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
“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的通知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市直属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民办中小学)等市级课题有关单位:
根据《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现开展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课题研究提倡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立项课题研究时间为2年(从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研究周期从立项通知下发之日起算。
2.每项课题只能有1位负责人,且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主持并完成课题研究的经历。其中,市直属学校的课题负责人应有主持并完成校级以上课题的经历;县(市)、区学校的课题负责人应有主持并完成县(市)、区级以上课题的经历。
3.每个学校的申报数不超过2项,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2个以上(含2个)课题研究,市级立项课题未结题的参与者不得申报,无故撤销立项课题者三年内不得申报课题。
课题组成员的填报须征得本人同意,参与人数不超过12人,鼓励跨单位组建课题组。
4.申报者应如实填写申报材料,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二、申报程序和时间
1.课题申报者根据《课题指南》进行选题论证,认真填写《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申请书》和《设计论证活页》。经所在学校审查盖章后,报送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市直属学校的申报课题经学校初审盖章后直接报送福州教育研究院教育科研处。《设计论证活页》全文中不得出现申报者姓名与单位,若出现则取消评审资格。
2.各县(市)、区申报总数不超过其所属学校数(中心校以上)的20%,进修校初审后,汇总统一报送教科处。
3.申报材料包括:《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申请书》一式二份,《设计论证活页》一式四份,《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申报汇总表》一份。以上材料须同时提交电子版,邮件主题为“市级课题+单位名称”。
4.本年度课题受理申报截止时间为2015年9月5日,逾期不予受理。
5.立项审批后进入福州市课题管理平台管理(福州教育研究院—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平台)。
具体事宜请联系福州教育研究院教育科研处。
联系地址:福州市光禄坊103号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科处(350001);联系人:王勤、宋静;联系电话:87801091、87544641;E-mail:fzjyky@163.com。
附件:1.《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书》
2. 《设计论证活页》
3.《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
课题申报汇总表》
4.《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
课题指南》
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4月28日
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5月7日印发
附件1
编 号
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申请书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4月制
填 表 说 明
1.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
2.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课题负责人 系指承担课题研究和负责课题组织、指导的研究者。课题研究经历上报材料应附立项和结题证明。
所在单位 指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
课题组主要成员 指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的人员,不含课题负责人。
预期成果 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至少填报3项,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3.填表字体统一规定宋体5号,各栏均可以自行加行、加页。
4.《申请书》原则上要求统一用A4纸双面印制、左侧装订。《申请书》一式四份。
一、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起讫时间 2015年10月~2017年 10月
课题
负责
人 姓 名 性 别 行政职务
教 龄 学 科 专业技术职务
最后学历 手 机 办公电话
课题研究经历 主持并完成的课题名称(附立项和结题证明) 批准立项单位 起讫时间
课题组主要成员情况(不含负责人,限填12人)
姓名 教龄 学科 职称 单位与职务 电话 签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选题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对现有成果及代表性观点的综述和评价)
(三)关键性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包括阶段任务和阶段成果)
(六)研究主要的创新之处
(七)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等)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三、课题单位及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课题单位意见(情况属实与否,是否同意申报立项,并给予课题研究必要经费及人员等支持以完成课题研究的预期工作)
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单位(签章):
年 月 日
附件2
编 号
设计论证活页
(一)选题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对现有成果及代表性观点的综述和评价)
(三)关键性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包括阶段任务和阶段成果)
(六)研究主要的创新之处
(七)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等)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附件3
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
2015年度课题申报汇总表
汇总单位(签章) 填报时间:2015年 月 日
序 号 课题名称 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联系电话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填报人: 联系电话: 手机:
附件4
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
2015年度课题指南
根据国家和省课题指南精神和福州市教育科研具体状况,特制定本课题指南。为全市各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以及关心、热爱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有志投身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提供教育科学研究选题指导与参考。
选题方向
(一)教育基本理论
素质教育实践的理论建构研究;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基础作用研究;教育法制理论研究;当代社会教育两大功能关系研究;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等。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重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研究;县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终身教育体制与机制建设研究;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指标体系研究等。
(三)基础教育研究
新课程改革实施与评价监控研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与队伍建设研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机制研究;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现状和对策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与公告制度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研究;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研究;学生校外学习状况研究;学前教育规律研究;不同发展地区普及学前教育的模式研究;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和培训机制研究;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研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研究等。
(四)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创新职业教育模式研究;职业教育招生模式改革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与预警机制研究;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与补充机制研究;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职业教育制度执行监管机制研究;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定位和功能研究;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高职有机衔接的机制研究;职业技术教育适应和服务自贸区发展研究等。
(五)德育研究
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机制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创新发展研究;学生公民教育研究;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实施策略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方法及专业发展的研究;学校、社会、家庭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研究;学校“立德树人”目标与实现策略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六)教育心理研究
网络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与贯通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测评系统研究;儿童青少年人格评价体系构建与健全人格培育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培育策略研究;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研究;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研究等。
(七)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学校体育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学校体育质量标准及评估体系研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大、中、小学体育目标衔接、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学校体育设施、场馆建设与器材配备现状及标准研究;学生审美品质和能力培养研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艺术教育有效模式研究;在职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发利用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研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建设研究;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青少年肥胖干预研究等。
(八)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惠及全民的教育信息化支撑体系应用示范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研究;面向学习创新的数字化教育装备开发与应用研究;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影响因素研究;在线学习分析模式与工具研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效益评估研究;数字化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翻转课堂和微课技术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促进继续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等。
欢迎登录
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