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心理咨询师:欧佳平 供稿
教师不仅在学校里扮演着多重角色,而且在学校之外也扮演着多重角色,在发挥着多方面作用的同时,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
作为教师,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来自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人际关系、社会评价等多方面的压力与困惑。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赋予自身相应的情绪、情感、动机、目标、态度、行为和结果。好的结果自然会给人一种成功、愉悦的心理体验,使人更加自信、充满活力;反之,则会给人一种不良的甚至很糟糕的心理体验,使人感到自尊自信受挫,不仅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其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家庭社会生活也会受到严重威胁。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积极悦纳自我。乐于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受并喜欢有缺陷的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规避自残自杀的风险)
2、积极适应环境。能面对现实的种种问题,积极地去适应环境、工作要求。面对环境变化,有足够的灵活性,尽可能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抱怨和逃避只会使问题扩大化)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面对学生可能有的各种问题,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总能看到学生的优点。同时重视在职培训,努力实现个人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增值。(避免职业倦怠与狭隘地解决问题)
4、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情感,保持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负面问题打交道,自身的心理素质是否稳定、积极乐观,将影响教师的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最终影响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糟糕的情绪、自我的不平衡只能加剧内耗,是不容忽视的自我伤害,最终害己害人)
5、人际关系和谐,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能够将工作作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能够意识到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摧毁了生活的幸福感,工作将失去意义)
二、教师心理压力的不良反应
教师心理压力所可能引发的不良情绪反应有:
1、攻击:是由苦闷、烦躁、激动等负面情绪引发的歇斯底里、冲动、伤害行为,或是直接对造成心理挫折的因素表示否定、不满、敌意和对抗,或是间接将内心的不满朝着其他的方面发泄出来,如指桑骂槐。
2、忧郁:是由多方面的不良感受如自卑感、认同危机感、失落感、孤独感、负罪感、自责感、失望感等组成的一种心理压抑的情绪。这些不良感受往往会使人表现出抑郁寡欢、疾首蹙额等神情,产生忧心忡忡、伤感、烦闷和愁苦的心态。
3、焦虑:是指人内心的不安、恐惧、困扰和紧张的感受,有时还伴有生理上的不适,如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呼吸急促、胸闷、淌汗、恶心、不思饮食、注意力涣散、尿频、失眠等现象。
心理压力所可能引发的这些不良情绪反应说明,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压力过重,又不能及时消除,势必就会对他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原因
1、培养学生的成就挫折:学生在学识、品德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是教师工作和奋斗的最大目标,但由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他们学习。因此,仅凭教师的主观愿望是不能实现这个目标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常会有局部的失败。
2、晋升职称的成就挫折:职称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总体水平的标志,不仅可以满足教师丰富强烈的精神需要(如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然而,由于晋升职称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再加上职称评定中的指标紧缺及许多不正之风(如论资排辈、滥用职权等),教师晋升职称难上加难。
3、家庭生活的成就挫折:在家庭里,教师是父母的子女,是配偶的丈夫(妻子),是子女的父母,既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还常常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既有繁重的家务劳动,也有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情感交流等。而高强度的工作使教师疲态尽显,经济收入却没有相当的改善。
4、社会评价的成就挫折:社会要求教师是一个高素质的模范公民,教师偶尔的行为闪失或是个别教师的失德言行,会遭到舆论媒体对整个教师群体的强烈谴责。家长和学校过高的期望也使教师的心理不堪重压。
5、教师本人的综合素质:一是教师自身能力水平不足,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高估自己、患得患失、过分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四、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心理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并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有机体释放较多的能量进行活动,使人反应速度加快,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从而使智力活动效率提高。可见,适度的心理压力能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对活动起激励作用。
但是,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导致有机体内活动失衡,从而带来一系列动作紊乱现象,注意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和限制,因而活动效率降低甚至失败。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长期的心理压力过大,会引起人们持续的情绪紧张,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心身疾病。因此,教师要学会对自我心理进行调节,缓解心理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具体建议如下:
1、知足常乐: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的期望值都不要过高,应立足现实,量力而行。
2、健康是本: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合理饮食,保证每天的睡眠质量,会使人精力充沛,活力旺盛。拿健康来换工作是最失败的决策。
3、着眼当前:集中精力做好当前的工作,紧急重要的先做,不要花时间追忆过去或自责。
4、合理发泄:心中的烦恼、忧虑不要积在心中,应通过倾诉、运动、写字、叫喊等方式及时宣泄,必要时哭泣也是很好的宣泄方法。
5、转移注意: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如听音乐、玩游戏、打球、散步、旅游等,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使人身心愉快。
6、学会幽默:学会幽默,以良好的心境应付周围一切。感到压力大时,找些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多笑笑就能让自己放松下来。
7、丰富生活:业余生活多培养些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唱歌跳舞、集邮摄影、爬山游泳等。多参加家庭活动、社会活动,与亲朋好友聚会娱乐。
8、及时求助:当自己已经无法更好地缓解压力或压力已造成自己较大的身心健康问题时,要及时向心理咨询师求助,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