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以育人为本 · 师以奉献为乐 · 生以成才为志
2017年10月11上午,在我校办公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了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中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实践》开题报告会。福建省语文名师李新华,我校党委书记陈飞舟、副校长刘祥宋、副校长林硕、教务处主任何新梅等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了专业性指导。会议由教务处副主任兼教研室主任武献军主持。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课题主持人焦春艳宣读开题报告,精要阐述了课题研究背景,科学界定了核心概念,细致介绍了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目标与方法,诠释了课题的理论价值及实用价值,规划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实施措施及实施途径,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明晰了方向和思路。
福建省语文名师李新华指出,该课题旨在真正践行“生本教育”的理念,解决大班教学环境下因个体差异而造成的学生需求不同、教学组织难、学生厌学等教学困境等瓶颈问题。整个课题的实施设想很务实,目标明确,相信实践成果能为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提升提供有效的佐证,且能大大提高课堂上学生“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他还建议在实践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人性化的共同体的行为准则制度,确保共同体有序进行;要对个体除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养成外,还要加强在课堂出现“矛盾或问题”时,师生对话的过程性研究。
林硕副校长从公办学校教育品牌的提升谈起,然后溯古探源,结合主流教育理论,高屋建瓴地阐释了“学习”、“终生学”、“共同体”、“多元智能”、“综合实践”等关键词,并在对该课题进行有效评估的同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具体步骤。最后指出,目前学校的“悦读会”与集备组评价机制等在践行教师成长共同体,家长志愿者活动等在践行家校合作共同体。课堂共同体的研究与践行能助力学校形成浓厚的“教育共同体”氛围,创造适合学生终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在多元争辩的环境中塑造人,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基。刘祥宋副校长指出该课题有助于教师课堂理念的转变,要注意课题的本土化研究;陈飞舟书记在总结性发言中特别强调了课题的践行要做实,要接地气。
大会最后在课题成员的热烈讨论中结束。历时近两小时的课题开题会,更是一次教育科研经验交流会。相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组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欢迎登录
欢迎注册